Page 71 - 语文出版社--小初衔接--教师指导用书
P. 7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能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3. 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写了哪三件事,再指导学生梳理三件事的
关系,最后把几件事连起来把握主要内容。
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可以结合课后题,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通过对“中华
不振”的理解,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联系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
况;三是结合周恩来所写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
写写自己读书的目的,把理由写清楚。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第二件事,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
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第三件事,在被外国
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外国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
正地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志向。
◇ 综合运用
1. 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反问句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因
此表达效果更好。
2. 提示:可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提示学生尽量用自己的
话说说当时的社会大事,如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签订的一
些不平等条约;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当时人民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通过查阅资料
68
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8-23--1改.indd 68 2021/8/31 9: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