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语文出版社--小初衔接--教师指导用书
P. 121

难抉择。
                    (设计意图:“踌躇”一词充分体现作为父亲的情怀,因此从字面解释词义,再回
                 到课文中去反复理解词语背后的含义,也是让学生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
                     四、再次朗读全文,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①指导学生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预设:
                    “忠骨”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岸英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呢!
                     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的战士的尸骨,又何必要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家乡呢?
                     ②再次体会毛主席的伟人胸襟。
                     ③知识链接:在整理毛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
                 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而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这就是一位慈父的情怀。
                    (设计意图:基于学情,从诗句本意上初步理解,再带入到课文中去加深理解诗句

                 的含义,也是对全文主题的概括。在理解诗句时,指导学生解决关键词去理解诗句,
                 再结合具体情境去感受。)
                     五、布置作业
                     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自学《军神》,认

                 识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刘伯承将军。
                     六、小结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毛泽东的形象
                 在我们的心中更丰盈了。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七、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慈父情怀 伟人胸襟
                                                   动作语言神态







                     教案设计:吉林省延吉市中央小学校 李  花
                     指导教师:吉林省教育学院 金美仙



                 118







          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8-23--1改.indd   118                                                             2021/8/31   9:06:54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