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语文出版社--小初衔接--教师指导用书
P. 20

描述了诗人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诗的大意是: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
                       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
                       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18.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动景、静景互相衬托,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
                       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
                       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19. 寒食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

                       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诗的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
                       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
                       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0. 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山水诗。诗的大意是: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
                       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傍晚下雨潮水涨得很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

                       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21. 游子吟
                          《游子吟》的作者是唐代孟郊,诗写的是在外的游子对母爱的感恩戴德。诗歌感情真
                       挚,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的大意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

                       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忧虑的是游子在外迟迟难归、身上衣着破烂
                       不堪。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写给时任水部员
                       外郎的诗人张籍的,表达了作者对长安早春景色的由衷喜爱及赞美。诗的大意是:皇
                       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一年

                       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
                           23. 渔歌子
                          《渔歌子》是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写出了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
                       词的大意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24.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展现了一
                       幅寂寥、冷清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诗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
                       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



                                                                                                       17







          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8-23--1改.indd   17                                                              2021/8/31   9:06:5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