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P. 13

PSC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作品5号






                     去过故宫大修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外面工地的劳作景象有个明显
                 的区别:这里没有起重机,建筑材料都是以手推车的形式送往工地,遇到人

                 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
                 缮,尊重着“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型制。在不影响

                 体现传统工艺技术手法特点的地方,工匠可以用电动工具,比如开荒料、截
                 头。大多数时候工匠都用传统工具:木匠画线用的是墨斗、画签、毛笔、方

                 尺、杖竿、五尺;加工制作木构件使用的工具有锛、凿、斧、锯、刨等等。
                     最能体现大修难度的便是瓦作中“苫背”的环节。“苫背”是指在房顶

                 做灰背的过程,它相当于为木建筑添上防水层。有句口诀是三浆三压,也就
                 是上三遍石灰浆,然后再压上三遍。但这是个虚数。今天是晴天,干得快,
                 三浆三压硬度就能符合要求,要是赶上阴天,说不定就要六浆六压。任何一

                 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漏雨,而这对建筑的损坏是致命的。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过。《周官》 与 《春秋左传》 记

                 载周王朝与诸侯都设有掌管营造的机构。无数的名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那么
                 多宏伟的建筑,但却//很少被列入史籍,扬名于后世。

                     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
                 能,毕竟技能还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但蕴藏在“手艺”之上

                 的那种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却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
                     将壮丽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最能仰仗的便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匠
                 人。故宫的修护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接力者。



                                                                   节选自单霁翔 《大匠无名》















                                                   - 378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