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语文出版社--小初衔接--教师指导用书
P. 99

课文第二部分(第 6 ~ 34 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
                 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
                 把钱给了“我”。
                     这一部分包括“进工厂找母亲”(第 6 ~ 19 自然段)和“母亲给钱买书”(第
                 20 ~ 34 自然段)两个场景。在进工厂找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行

                 了详尽的描述。厂房内环境非常恶劣:潮湿昏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这些描写与
                 下文中的细节相照应,如,人物之间对话需要大喊才能彼此听得见,“我”要穿过一
                 排排缝纫机才能走到在角落里工作的母亲面前,工人们白天也要用灯泡照明才能工作,
                 工作时要凑到缝纫机板上才能看见。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所处的环境如此恶
                 劣,工作如此辛劳,“我”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中,母子

                 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的对话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母子之间的对话非
                 常短促,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嘈杂以及母亲工作的紧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母
                 亲要钱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几乎说不出话来。在“我”嗫嚅着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
                 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
                “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揉得皱
                 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

                 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而此时的“我”才发现母亲的瘦弱,才意识到
                 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要照顾母亲的想法已经远胜过买书的渴望。
                     课文第三部分(第 35 ~ 38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
                 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我”买书,不再是

                 简单地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
                 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
                 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
                 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动作快、
                 节奏快,写出了每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第 7 自然段出现的七八十台破

                 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
                 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中的注音,用普通话熟练朗读课文。
                     2. 能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能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96







          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8-23--1改.indd   96                                                              2021/8/31   9:06:5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