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5月10日上午,《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国家语委成员单位以及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相关大、中、小学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杜占元在讲话中指出,《汉语拼音方案》继承了往圣先贤两千多年来对汉语语音分析和注音方法的探究,建基于19世纪末以来波澜壮阔的语文运动,功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在毛泽东、周恩来以及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指导下研制并颁布推行的,既承继历史,又发展创新;既是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又充分发挥了现代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语言文字事业的开山之举、奠基之作。其造福社会,服务世界,联结古今,融通中外,影响深远。60年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这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出重大贡献,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杜占元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在研制和推行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关键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博采众智;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和认真借鉴。
杜占元强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一个新时代赋予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与新要求。要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农村和民族地区等教育薄弱区域的基础工具作用,强化推普脱贫,推动基本普及,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智能化水平;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加强汉语拼音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促进社会规范使用;要加快推进《中华通韵》的研究制定,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除此次纪念座谈会外,近期还将开展一系列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宣传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活动将通过电视访谈、学术论文专刊、“我与汉语拼音”征文等多种形式,向大众宣传、科普《汉语拼音方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