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琴教作文(二至四年级)》
编  著: 张赛琴
出  版 社: 语文出版社
丛  书:
出版时间:
ISBN: 9787518706921
包  装: 平装
版  次: 2020年9月第1版
开  本: 16开
¥48.00 

分享扫码

课本里的汉字探秘(上六)
本书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对应年级的语文课本“写字表”中选取25个生字作为“主字”,并按主题归为“数理、草木、社会、天地、人类”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课,每一课围绕一个“主字”,分四个栏目进行讲解:“形义解说”“关联汉字”“文化链接”“阅读拓展”。
课本里的汉字探秘(上五)
本书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对应年级的语文课本“写字表”中选取27个生字作为“主字”,并按主题归为“天地、人类、社会、草木、思想、艺术”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课,每一课围绕一个“主字”,分四个栏目进行讲解:“形义解说”“关联汉字”“文化链接”“阅读拓展”。
课本里的汉字探秘(上四)
本书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对应年级的语文课本“写字表”中选取39个生字作为“主字”,并按主题归为“时空、天地、人类、人类、鸟兽”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课,每一课围绕一个“主字”,分四个栏目进行讲解:“形义解说”“关联汉字”“文化链接”“拓展阅读”。
课本里的汉字探秘(上三)
本书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对应年级的语文课本“写字表”中选取39个生字作为“主字”,并按主题归为“草木、鸟兽、人类、社会、思想”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课,每一课围绕一个“主字”,分四个栏目进行讲解:“形义解说”“关联汉字”“文化链接”“阅读拓展”。
课本里的汉字探秘(上二)
本书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从对应年级的语文课本“写字表”中选取39个生字作为“主字”,并按主题归为“时空、人类(上)、人类(下)、思想、社会”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课,每一课围绕一个“主字”,分三个栏目进行讲解:“形义解说”“关联汉字”“拓展阅读”。
  •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简介
  “语文”小知识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经历了历史进程后,叶圣陶先生等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怎样学好语文呢?我们为读者们推荐“名师讲语文”系列新书。学语文,写作文,小朋友大朋友们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好小文章啦。 




语文出版社
新书上架

《张赛琴教作文(二至四年级)》

张赛琴 著


《张赛琴教作文》上下两册,呈现了 50 篇小学作文教学实录案例(即课例实录)。其中的前30篇,是二至四年级的内容,编为上册;后20篇,是五至六年级的内容,编为下册。这些课例,朴实地记录了张赛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况。



  • 一是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 二是教学要求(或教材要求、课标要求)

    摘录语文教材里相应的单元习作要求或课标中的要求,是本课教学内容。

  • 三是课堂回放

    根据本课思路分出层次,具体记录教学活动实况。

  • 四是教师说课(或观课评教)

    简要概述本课教学过程,重点阐述教学方法、策略。

  • 五是学生例文

    通过展示一篇学生当堂完成的作文体现本课教学成效,帮助读者理解课例。


课例实录,体现了张老师的三个作文教学观:

第一,准确把握小学作文课程的性质,教得“实在”

第二,尽力使作文课堂教学形态“动起来”,教得“快乐”

第三,处理好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的关系,教得“完整”





  作者说  

今年,我教小学语文已有50年了。《张赛琴教作文》,是我尽半世纪之力而成就的一个“作业本”。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路很长很长,我将一直向前,向前……

张赛琴 2020年8月10日




  关于作者  


张赛琴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首批语文名师,教育部第三批“国培计划”授课专家。从事小学教学四十五年,对小学作文课程基本定位和内容体系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教学情景生动活泼,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达到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著有《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小学生自主“快乐大作文”》《作文好玩》;主编《读进去 写出来》《天天好文》《阅读新概念》系列丛书,主编的《华语作文系列训练课程》在新加坡公开发行,并应邀讲学。

图书推荐
幼儿普通话365句
引导学龄前儿童学说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健康、快乐地成长。
甲骨文合集补编
《甲骨文合集补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九五”社科重点项目“甲骨学一百年〞科研成果之一。
历代趣味词话选
本书收录唐宋至近代以来的词话一百四十四则,多出自《人间词话》《笤溪渔隐丛话》《历代词话》等经典。词话有注释详解,扫除阅读障碍,后附词作原文,方便鉴赏。
读唐诗 览名胜
本书共收录唐诗中出现的名胜三百余条。每条都对该地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同时给出含有该地名的相关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