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语用司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四川巴中班圆满结业


7月17日,为期7天的“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四川巴中班在南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顺利结业。来自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的1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怀揣“标准之声”的种子,即将奔赴各自岗位,开启“最后一公里”的深耕实践。

本次培训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语文出版社承办,坚持“送培到县、按需施训”。项目围绕“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教学水平”双提升目标,构建“工作坊研修-理论学习-普通话水平训练-语言教学能力锻炼与应用”四环递进课程,配套“每日打卡、磨课问诊、专题辅导、跟踪回访”四维评价,形成一周“学—练—用—评”完整闭环。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李洪岩教授等10余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小班辅导、示范课观摩、工作坊实操、任务驱动等多元方式,精准回应学员分层需求:针对基础薄弱教师“纠音塑形”,对已达二级甲等者“提级增韵”,实现普通话水平和保教能力的同步跃升。

结业总结会上,语文出版社项目执行负责人寄语全体学员:“以终为始,永不止步;让每一次开口都成为示范,让每一节课都散发语言之美。”南江县教育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则强调,返岗后要及时完成“五个一”活动作业,即在所在幼儿园组织一场幼儿语言活动展示,录制一堂幼儿语言游戏课或一个特色幼儿节目,组建一个学习工坊,举办一次“小手拉大手”(幼儿与家长)活动,并通过二次培训,确保培训成果在幼儿园与家庭“双落地”,切实放大项目辐射效应。

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南江县红光镇中心幼儿园赵丹阳用“钥匙、童心、扣子”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培训收获:一是掌握了规范发音的“钥匙”,让师幼交流更清晰;二是读懂了“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背后尊重童心、激发表达的教育观;三是扛起了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语言“扣子”的使命。全体学员郑重承诺:返岗后积极实践、示范带动、持续学习,让标准普通话成为秦巴山区孩子人生的“第一声号角”。

作为教育部语用司连续五年委托语文出版社实施的重点项目,本次培训以系统化、精准化、本地化设计,为革命老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语言动力。挥手告别之际,一张张不舍的笑脸定格成盛夏最温暖的画面——“蜀韵传声”自此在秦巴山区深深扎根,标准之声必将循着百位教师的脚步传入千家万户,在更多孩子的心田绽放出灿烂的语言之花。

相关推荐